瘦馬其人 一蓑煙雨任平生
馬未都早年下鄉(xiāng)插隊,返城后當了幾年機床工,業(yè)余時間喜歡寫寫小說。 1981年,其處女作《今夜月兒圓》發(fā)表并引起轟動,之后十余年,以“瘦馬”為名發(fā)表小說、報告文學上百篇。20世紀90年代初,他和王朔、劉震云等人組建“海馬影視創(chuàng)作室”,創(chuàng)作了頗有影響的電視劇《編輯部的故事》和《海馬歌舞廳》。 20世紀80年代,馬未都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,至90年代,各類藏品逾千件。1992年之后,他在《馬說陶瓷》、《明清筆筒》、《中國古代門窗》等文物鑒賞、研究專著陸續(xù)出版后,開始致力于中國古代家具藝術的研究和整理。 1996年,馬未都在北京市朝陽區(qū)金盞鄉(xiāng)金盞南路18號建成中國首家私立博物館——“觀復”古典藝術博物館,目前已分別在杭州、廈門和山西建有分館。 ●流落他鄉(xiāng)終歸故里——景泰藍纏枝蓮紋龍柄尊 此款景泰藍系清代乾隆年間作品,后流入英國。1932年11月被一位英國人花50英鎊從一家古董店買下。 2004年,馬未都在一場拍賣會上以3.5萬英鎊拍得,比先前漲了700余倍。此后,它每年的增長率都維持在9.0%以上。不少投資人和馬先生聊天時,都說在這么長的時間里能夠保持這樣高的增長率并不容易。 ●七級浮屠極樂逍遙——紫檀描金七重檐寶塔(一對) 這對寶塔是清代達官貴族獻給乾隆母親的壽禮,塔為七重,高216厘米,有48座佛龕及佛像48尊,曾于100年前流入英國。類似藏品目前國內除故宮外,尚無其他私人收藏。 此塔驚現(xiàn)蘇富比香港30周年拍賣會上,當時馬未都以350萬元拍下,因為體積太大,拆成四段運回國內,光運費就花了好幾萬元。 ●平湖秋色柳岸聞鶯——黃花梨雕龍紋壽字款彩山水人物圍屏 這款黃花梨屏風是清代乾隆元年的作品,寬674.4厘米,通高320厘米。屏心圖案講述的是十八學士,腰板所描繪的是西湖十景。在國內像此等品相的款彩屏風還未曾見到,在世界上保存如此完整的也不多見。 此款屏風所采用的工藝技法為“款彩”,又稱“刻灰”或“大雕填”,是漆工藝技法之一。 其做法是在木胎上刷一遍生漆,趁漆未干之際粘貼麻布,干后打漆灰膩子,打磨平整后上2至3遍大漆。待漆干后在漆面上描畫花紋,再將花紋輪廓以內的漆面用刀剔去,雕刻深度為見到漆灰為止。 花紋雕好后再根據圖案的要求填以各種彩漆或金、銀漆。特點是花紋低于底子表面,有類似木刻版畫的效果。 在明末清初此制作工藝甚為流行,當時走私到歐洲,后轉賣逐漸走向正軌,并被歐洲貴族所喜愛,備受歐洲上層社會推崇?,F(xiàn)在此種工藝的文物99%都在歐洲,國內殘存著少部分。2001年國際拍賣市場買氣不足,當時此款藏品估價在120萬元,而馬未都花了100萬元拍到,目前已經增值數(shù)倍。 此款圍屏中心圖案講述的是十八學士,腰板所描繪的是西湖十景,里面有四處西湖景色的文字表述與后世不同,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。上面所描繪和文字表述的“平湖秋色”、“柳岸聞鶯”、“曲苑風荷”、“雙峰插云”在后來的歷史變遷下,已經演變成“月湖秋色”、“柳浪聞鶯”、“曲院風荷”、“兩峰插云”,其所表達的生活意境因為只字的變化而大相徑庭。 ●一瓶難求黑白亦道——磁州窯白地黑彩唐草紋梅瓶 馬先生的朋友告訴他有這么一款好瓷瓶,當時馬未都非常動心,想一睹瓷瓶的風采,當時獲取了多方面的信息,見到此款瓷瓶,愛不釋手,遂重金將它買下。 磁州窯是宋代北方民間瓷器的典范。它有著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,線條流利、自由奔放,表現(xiàn)出民間藝術所共有的豪放樸實的風格。尤其是大量的題字畫裝飾,為我們今天研究古代民間文學,書法藝術,繪畫藝術也留下了十分寶貴的實物資料。 磁州窯的歷代產品都成為國內外珍惜的作品,在歷史上對磁州窯的產品就有很高的評價,明朝曹昭《格古要論》一書記載:“磁州窯出于河南彰德府,瓷器好者與定器相似,但無淚痕,亦有劃花,綠花素者價高于定器”。 磁州窯的裝飾品種的數(shù)量,在中國六大陶瓷系列中名列前茅,而白地黑繪裝飾藝術,則是磁州窯最具代表性的獨特的裝飾藝術。此款瓷瓶正是白地黑繪的典范,它反映出民間審美的隨意性和不加雕琢的自然美感,黑白對比強烈,通過人們喜愛的傳統(tǒng)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,展示了一幅雋美的圖案。 ■瘦馬語錄 為文化保留點證據 對于個人來說,收藏是一種享受;對于國家來說,收藏是一種文化保護。文化形態(tài)最后一定要滅亡,我們應該給文化保留點兒證據。 中華民族是一個敬尚祖宗的民族,但許多國人對于傳統(tǒng)文化遺產缺乏一種發(fā)自內心的敬重和繼承,值得慶幸的是不乏有珍視古人遺存者。 一個人的樂趣全在自己把握。工作與生活分開是一種樂趣,分不開也是一種樂趣。我逛博物館是家常便飯,有朋友來,沒別的招待,逛博物館。這么多的好東西排成系統(tǒng)集中在一起讓你看,半天就能走完數(shù)年。 文化給人--收藏家馬未都說藏品 (責任編輯:老山玉器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