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給和田玉子料增加美感,古今中外都存在著玉料、玉器人工染色的現(xiàn)場,包括對玉器進行人工沁色。近年來這種現(xiàn)象更為普遍,據(jù)初步抽樣調(diào)查,市場上出售的子料,有近80%是經(jīng)過人工改色的。隨著現(xiàn)代科學(xué)技術(shù)的進步,其水平不斷提高,在利用傳統(tǒng)染色方法的同時,還引用了效力甚強的新的化學(xué)制劑來染色,這就增加了辨認的難度。 一、古代沁色法 和田玉子料人工沁色,歷史悠久。在宋代時就有人用老提油的方法做沁色。老提油法是用火把油燒至 90℃左右,繩子系住玉石,使其一部分浸在油中煎炸,幾天后煎炸處就會附著上顏色,然后再煎其它部位,因煎的時間長短及部位的不同,而產(chǎn)生深淺不同、大小不一的顏色。只是這種方法耗時長,今人已舍棄不用,而大都用火薰烤,使玉的表面掛上一層黑斑。另一種是人工染色薰燒法,它是將產(chǎn)于新疆的虹光草,搗成汁后,再加入少許硇砂(天然產(chǎn)的氯化銨),罨在玉料上,再用新鮮竹枝燃火烘烤,使紅色深透玉石疏松及紋理處,如同雞血色。明清時期,又用新提油方法作沁色,就是用紅木屑火煨可以得到紅色,用烏木屑火煨以得到黑色,如需保留玉石本質(zhì),可將石膏粉貼于玉上,貼處則色不侵及,露出質(zhì)地。或和麒麟竭液(紫鉚樹之脂)涂于玉上,以火煨之即紅。如再涂以油蠟,火煨之即黑。色的深淺可由煨時長短、火之強弱來控制。偽造血沁法甚多,一是將仿制之玉放在火中,燒成紅色,填入活犬腹中,然后將犬埋在地下,一年后取出,形成的紅斑血沁和真的一樣,此謂“狗玉”或“狗取玉”。也有將玉入進割開的羊腿里,再把傷口縫好,幾年后取出,玉上自然也帶血沁,此謂“羊玉”或“羊腿玉”。還有的用血與黃土和成泥,放在大缸中,然后將玉埋在里面,時間一久,玉上就有“土咬”、黃土銹、血沁等痕跡。 清代及民國時期,又有多種人工沁色法。琥珀燙:即用車輪旋轉(zhuǎn)之法,使子玉和琥珀相揉擦,至火熱時琥珀液即流入玉里。叩銹法:此為清代偽造土銹的辦法,即是將子玉伴入鐵屑中,再用熱醋淬之,然后放在潮濕的地里。十幾天后再埋入人來人往的大街下,過幾個月后取出來,則玉為鐵屑所侵蝕,遍體桔皮紋,紋中的鐵銹呈深紅色,并有土斑。偽石灰沁:是用炭火煨玉,趁灰未冷時用水潑之,取出后玉色變白,猶如雞骨色,稱雞骨白。狗玉是殺一狗(以純黑色為佳)不使其出血,乘熱將子玉置于其腹內(nèi),縫固后埋入人來人往的大街下,數(shù)年后取出,則玉上已有土花血斑。風(fēng)玉是將子料放入濃灰水(加稍許烏梅)中煮之竟日,趁熱提出,然后在風(fēng)雪中置一夜,玉之紋理受到凍裂,堅都紋細如發(fā),再以提油法上色,來做牛毛紋。 二、現(xiàn)代沁色法 現(xiàn)代人工沁色的方法更多,除沿用古代方法沁色外,常見的有浸染法,可根據(jù)需要作成多種皮色。一般是先把子玉放入鍋中蒸三四個小時,再用各色地毯料放入容器中,浸染三個月左右,疏松處和紋理就有顏料進入,成為沁色。純地毯顏料所做的人工沁色用水加堿液浸泡三至五日沁色便消失。棗紅皮偽造法:用青核桃皮、杏干和玉料一起放入罐內(nèi),用微火煮。幾天后顏色沁入玉內(nèi),形成棗紅皮。此法放入維C液中浸泡,數(shù)日后褪色。另處,如在地毯顏料中加入草藥或氧化鐵粉末,浸染時間六個月左右,也能形成深紅色,并可保持10年以上。若再混入法國口紅浸染,可數(shù)年不退色。用高猛酸鉀和鐵粉混合,浸入紋理加熱后,產(chǎn)生的沁色可長達20年不褪。用氧化鐵粉末浸染,保持時間更長。酸蝕法是將子玉泡于氫氟酸、硝酸、硫酸和鹽酸等溶液中,取出后加熱著色,用堿出紅色,用高猛酸鉀出黃色,用硫化汞出黑色等。酸的比例、浸泡時間及配方不同,效果不一樣。最后把牙骨粉或環(huán)氧樹脂(加磷苯二甲酸、二丁脂、乙二胺)或水晶透明漆涂滿表面稍加打磨,使其產(chǎn)生玻璃光,看似鮮艷,實則不自然。火燒法是將玉涂上氫氧化鈉,用石灰(氧化鈣)裹好,置鋸末里悶燒二天,取出即為雞骨白。如趁熱浸一下冷水,即產(chǎn)生牛毛紋,如冷水中加高錳酸鉀即成血色牛毛紋。需著色時也是趁熱浸入染料中,最后用砂紙加上羊油打磨出光即成?;鹂痉ㄊ菍⒂裢恳杂袡C或無機著色染料或顏料,放于電爐、煤爐或烘箱中加熱烘烤,使顏色入玉內(nèi)部。黑色可用鞋油、瀝青、紅色用紅糖、口紅,黃褐色用姜黃、血竭。高壓法是在需著色處涂以硫化汞(黑)、三氯化鐵(黃)或氧化鐵(紅)等,再用氫氧化鈉和碳酸鈉、硅酸鈉按一定比例混合,加點羊油將子玉包裹在內(nèi),放于封閉的不銹鋼高壓釜里,加壓加溫(壓力80~120個大氣壓,溫度160℃~200℃),四天后取出,用二氧化碳加熱風(fēng)吹干,再用硫酸還原,玉表呈白灰皮和玻璃光,有色處自然沁入色澤。煙熏法用窯爐或烤箱、柴煙、油煙熏均可,熏時可長可短,熏完將浮塵拭掉,留于裂隙和花紋中的煙油雜質(zhì)與表面的淺黃使其具有沁色之效果。偽造黃土銹法:用膠水均勻涂在玉料上,然后埋在黃土中,使玉料表面沾滿黃土。埋的時間愈長,所生黃土銹跡愈真。偽造黑皮法:用水將玉煮熱后,用舊棉花將玉料包好,架在鐵篦之上,用火燒之,待棉花燒干后用水澆之。等到黑色入骨而不是浮在表面,也不發(fā)白,黑斑就造成了。目前,又出現(xiàn)了一種新的作偽方法:激光染色法。這種加色方法通常與激光熗色翡翠的方法大致相同,可使皮色差的和田玉子料形成較為理想的各種皮色。這種方法沁出的顏色雖然均勻、鮮艷美麗,但有飄浮感,沒有真皮子料的顏色老氣深厚。 現(xiàn)代人工沁色雖有多種方法,但歸納起來無非是以下三種:其一是利用高溫加熱使玉產(chǎn)生裂紋,再用各種染料浸染;其二是利用現(xiàn)代高分子材料為基料,輔以各種顏料用高壓方法沁色;其三是利用化學(xué)試劑或化學(xué)反應(yīng)人工制造沁色。不論用什么方法沁色,人工染色的最顯著特征為:在裂隙、石性、瑕疵、綹裂處顏色呈不均勻堆積,或顏色均勻鮮艷但外深內(nèi)淺,沒有漸進過渡跡象,浮于表面,光澤暗淡。其用料大多選用質(zhì)次價廉的雜玉,或青海產(chǎn)、俄羅斯產(chǎn)的磨光料。根據(jù)個人經(jīng)驗,真子料皮子顏色深入玉礦物結(jié)構(gòu)內(nèi)部,厚度很薄,色澤溫潤,色調(diào)俏艷,顏色豐富自然,皮色與玉肉呈過渡關(guān)系。 人工沁色的鑒別:一是看皮色是否自然,特鮮艷者一般為人工沁色;二是看著色處是否呈塊狀均勻,整齊均勻為人工沁色;三是看著色處是否在疏松部位和紋理處,如果沁色較深者為人工沁色;四是看著色層次,層次分明不一者為人工沁色;五是用光學(xué)儀器,如用拉曼光譜儀、紅外線光譜儀、查爾斯濾色鏡、偏光鏡等結(jié)合經(jīng)驗來判斷;六是用化學(xué)試劑通過化驗室試驗。 總之,不管采用什么技術(shù)方法進行人工沁色,只要細心觀察,并借助儀器或化學(xué)試劑加以測試,還是可以鑒別的。 (責(zé)任編輯:老山玉器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