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1 玉鹿
(責任編輯:admin)圖2 玉蟾蜍
玉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長河的一支主流,中華民族是愛玉尊玉的民族。
世界華人中都有崇玉的情節(jié)。 兩千五百年前,孔子把“君子”、“德”和“玉”這三個要素用人文的紅線系為一體,故而: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經(jīng)典便成為炎黃民族數(shù)千年的脈與根的信則。 于是乎,玉的發(fā)展史也成為中華文明史的縮影。 ——八千年前遼河流域興隆洼文化的原始先民,滿懷喜悅之情將美玉飾品佩于自己的胸前,從此玉文化的源水百代流淌。 ——四、五千年前,當紅山文化、良渚文化等部落氏族興起時,玉已超越了本身的自然屬性,高翔于人類的精神王國之中。 ——三千年前,商周的國王用佩玉來標榜王室尊嚴,玉已化為等級的標記。 ——兩千年前,孔子向他的弟子教誨:玉之珍貴在于象征君子高貴的品德。而此后的道家子弟則把玉奉之峰巔,表示無以復加的敬仰,為玉罩上神秘難測的面紗。 ——一千年前,隨著世俗世界的崛起,玉終于走下神壇,回歸人間。 ——二百年前,清代乾隆皇帝運用王權將玉形象的打造推至極端。 玉伴隨著文明發(fā)展的進程,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,扮演著中華文化獨有之角色。 從公元前十七世紀成湯滅夏,到帝辛失國,商王朝五百年春秋彈指一揮間。商后期的二百五十多年,作為重要工藝品的玉器與青銅器,一直是商王朝的主要物質(zhì)產(chǎn)品之一。以殷墟為中心所輻射的中原地帶,始終是商代玉文化成就的主要代表。商以后,西北崛起的周王朝,經(jīng)過傳承學習商代玉雕工藝傳統(tǒng),從而使周玉得以發(fā)展和興旺。 商代玉器與前代相比,規(guī)模空前,是突飛猛進的發(fā)展時期?!兑葜軙?middot;世俘解》中記載“凡武王俘商舊玉億有百萬”,可見商制玉昌盛之程度。商代玉器發(fā)展的主要原因是玉料來源豐富。婦好墓中玉器多屬南陽玉,也有陜西藍田玉、東北岫巖玉、新疆和田玉。大量玉料供應是商玉器制作的物質(zhì)基礎。 在商代,玉器是一種象征和代表。玉代表財富,玉代表鬼神崇拜,玉兵杖和禮儀器象征國威。 甲骨文“寶”被寫作,早期甲骨文(宀,房屋)+(貝,珠貝) +(朋,玉串),造字本義:藏在家里的珠貝玉石等奇珍。它象征房里藏著貝和玉。商人以玉為寶物,是玉崇拜內(nèi)涵的飛躍。 本文無法全面論述商周玉文化,只是想結合商周玉器收藏,重點來談談對商周時期的動物形玉雕的認識。 拙樸生動的動物形玉雕,造型多樣,極富藝術感染力。它們承前啟后,在玉器的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。“承前”指它們對新石器時期動物形器物包括紋飾的一次繼承和創(chuàng)新。所謂“啟后”是指為秦漢、唐宋到明清時期的動物形玉雕起到典范作用。 隨著多年對商周動物形玉雕的收藏與把玩,本人對于在商周玉器中蘊涵的農(nóng)耕文化的痕跡逐漸有所感悟,也由此聯(lián)想到婦好墓中如此眾多的動物、耕畜造型的玉雕,也許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才出現(xiàn)的。 綜合而言,商周動物形玉雕的特點如下: 一、原始宗教與藝術創(chuàng)新的統(tǒng)一 商代的原始宗教內(nèi)涵,雖然目前尚不能完全了解,但可以明確一點的是,當一些神秘的原始圖騰符號與玉雕相融合后,這些玉制器物被賦予了神圣的意義,也由此豐富了我國近萬年的玉器文化。 在商代,鳥圖騰的意義非凡,有深刻的宗教含義:“簡狄因食玄鳥之卵,而成孕生契,契即為商族的共同祖先”。傳說中商族因玄鳥而生,所以鳥形紋是商代玉雕的主要紋飾之一。由此可見,玉雕的題材中有宗教與藝術相融合的深刻文化背景。 鹿,在商代被視為一種神物,是祥瑞的象征。所以說“道備則白鹿見”。而《詩經(jīng)·小雅》有:“磬無不宜,受天百祿。”自漢、唐起,因“鹿”與“祿”諧音,所以鹿(圖1)的造型常使用在玉雕的眾多吉祥紋樣中。 二、寫實與抽象的統(tǒng)一 在商代玉雕中,飛禽走獸來源于生活,造型準確。造型手段有三種:正面、側面和圓雕造型。根據(jù)不同的視覺審美要求,因形施藝。如圖2中的玉蟾蜍,取正面造型,體現(xiàn)其匍匐爬行的藝術效果;圖3中的玉虎,側視可表現(xiàn)獸中之王的神情動態(tài);圖4中綠松石鳳鳥,是一件圓雕器物,完整表現(xiàn)其體形結構與形象特征。與此寫實的方法相對應,商代玉雕還有抽象雕刻法來表現(xiàn)器物的造型:動物的形象簡明,不求細部刻畫,夸張代表性部位的形象美。如玉龍的大頭、玉虎的翹尾、玉鳳的高冠長尾。這些被夸張的部位,被夸大和突出得甚至不合比例,但動物的形體特征卻表現(xiàn)得十分生動。如圖5中的玉蟬,簡單的八道線條(遠早于“漢八刀”),就簡潔抽象地表現(xiàn)出蟬的造型。 三、動與靜的統(tǒng)一 動與靜的習性特征完美統(tǒng)一,這是商周時期玉器造型的另一個重要特點。 這一時期玉器中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的動物題材如:大象揚鼻、玉牛耕地、玉虎張口卷尾、瑞兔抿耳、魚類弓身等,千姿百態(tài)的動物形象被能工巧匠們凝固在一塊塊玉石中,美不勝收。
四、天、地、人、神造型的統(tǒng)一
商周玉雕的另一個特點是天、地、人、神合一的精神內(nèi)涵。 在動物形玉雕中,商人借玉雕抒發(fā)對動物繁衍的企盼,展現(xiàn)動物的自然性、動物與人的和諧;表現(xiàn)動物性與人格性的統(tǒng)一,人與動物和大自然之間的生命依存關系。 舉例說來,中的玉人是西周初期虢國墓葬中龍神人共于一體典型合雕相生玉器,極為珍罕。整體器物造型是蹲踞人形片雕,一側是猴形人首,對稱的另一側是一蟠龍首,在器物的胸、臀部各雕一變形龍。在商周先民的意識中,龍為興云播雨的神物,把龍神人格化,即出現(xiàn)了以人為主體、龍形相輔的“雨神”形象?!渡胶=?jīng)·海外東經(jīng)》中記載:“雨師妾在其北,其人為黑,兩手各操一蛇……”這里所說的“雨師”,即是“雨神”,是龍(蛇)的掌控者,是雨神的人性化形象。想必這件玉雕在商周時期祈雨求豐年的儀式中,為貴族所佩之物。 第二個典型件為作者收藏多年的商晚期射獸紋玉雕。這件玉雕十分奇特,整體類似T形刮器,有寬柄,柄中心有一管鉆孔。在器物的兩面各雕一幅射獸圖。獵人頭部作羽毛裝飾,呈跪坐彎弓射箭姿勢,弓箭另一端的獵物為一鳥形獸,作展翅狀。這一紋飾反映了在先民的生活中,人類征服自然,與動物互相依存、相生相克的關系。 與上述問題相關的,勾云紋飾也是體現(xiàn)“天地人神合一”這一思想的主要紋飾之一。勾云紋是大自然天空云氣的模仿并圖案化的表現(xiàn),它的意義是把動物視為可以升天,具有云神那樣神力的精靈。周易乾卦中有“云從龍”之說。古代神獸與勾云紋相組合,是商周“神玉”文化的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。 對于商周時期玉文化內(nèi)涵的理解和研究是一個重大的課題,它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大量的材料收集,作者所撰小文只是點滴的收藏心得,希望引起更多的學者、專家和玉文化愛好者們的關注和參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