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玉器市場非理性現(xiàn)象透視
(清乾隆 白玉雕“四喜如意”活環(huán)蓋盌)
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市不同。
自宋代玉器大量進入市場流通后,玉器市場一直是玉器生產者、經營者、愛好者的關注對象,雖然玉器市場份額在龐大的中國經濟中可以說是微不足道,但市場景氣不能小看,因為在大多數(shù)中國人的心目中,除了生活必需品外,精神追求首選,是希望得到一塊美玉佩掛或一件寶玉收藏。有需求,就有市場。從人氣指數(shù)看,玉器市場大概是中國人最為關心的,盡管相當部分人仍在門外徘徊。2005年3月,我的《甲申玉器市場觀察》拙文一出籠,曾引起一些愛好人士的注意,以致編輯希望我這個有些市場意識卻沒有市場能力的人,繼續(xù)點評一下2005年的玉器市場。盛情難卻,實勉為其難,想從另一角度,也就是玉器市場的非理性現(xiàn)象表達一下我的意見,發(fā)一點議論,有些可能是謬論,算是拋磚引玉,敬請方家多多賜教。
眼下玉器市場非理性現(xiàn)象,主要表現(xiàn)在以下幾個方面:
清帝玉價在離譜
近年玉器市場的節(jié)節(jié)上升,很大部分是由清代帝王玉拉動的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2004年全球中國工藝品(瓷器除外)拍賣十大排行榜,玉器有3件,分別排列第三、五、十名。第三名,清乾隆和田白玉活環(huán)雙龍耳萬壽紋碗,寬31.7厘米,4月26日由香港佳士得推出,成交價1932.775萬港元。第五名,清乾隆御寶“紀恩堂”交龍鈕白玉璽,寬10.4厘米,10月31日由香港蘇富比推出,成交價1406.24萬港元。第十名,清乾隆御制痕都斯坦西昆玉御題詩貝式白玉洗,直徑19.5厘米,4月25日由香港蘇富比推出,成交價924.64萬港元。
2004年清帝玉價一路高漲的勢頭繼續(xù)影響到2005年。2005年春拍中國工藝品(瓷器除外)前十大排行榜,清帝玉器也有3件。清乾隆白玉陰刻填金二龍戲珠圖“學詩堂記”御制詩冊,排名第二,5月2日由香港蘇富比推出,成交價1692萬港元;清嘉慶御制白玉交龍鈕方形璽,排名第四,5月30日由香港佳士得推出,成交價908萬港元。清乾隆碧玉交龍“萬泉莊寶”璽,排名第九,5月30日由香港佳士得推出,成交價437.6萬港元。
從上述所舉6例可以看出,近兩年玉器市場的“明星”是清代帝王玉,價格也由其拉動,還擠進了中國工藝品拍賣價格前十名的行列,且穩(wěn)占三座,這是中國玉文化被世人重新認識的一個重要信號,也是中國玉器價值被重新發(fā)掘的一個重要表現(xiàn),預示著玉器廣闊的市場與價格空間。但事物總是有正反兩面。在清代帝王玉價格沖天的同時,我們不免有些憂慮。這些玉器都是清代帝王用玉,都在香港拍賣成交,多少反映出大中華地區(qū)玉器市場與藏家的不成熟,對中國深厚的玉文化缺乏精深的了解。清代帝王用玉僅是中國帝王用玉的落日余輝,藝術品位與文化內涵均不高,品種也單調,有的玉器雖有帝王款,也不能完全確定是皇帝用過的,即使用過,與中國歷史大事關系也不大,無論從哪個角度論理,不能代表中國玉器的真實價值。所以,我們認為,清帝玉價已經虛高,有點離譜,價格不能真正反映玉器的價值。當然,清代帝王玉價格的高漲,與眼下時興的文藝作品的“帝王熱”以及官窯瓷器的暴漲也有關。
古玉遭遇“禽流感”
玉器市場流行“古的不如舊的,舊的不如新的,新的不如仿的”的話,完全本末倒置,雖不能完全反映中國玉器市場的真實情況,確也道出了部分實情。在玉器市場,一件漢代玉璧價格可能還不如一件新做的玉璧。有的人還說,古玉不一定是和田玉,新玉是和田玉,光是玉料就很值錢,因而還是買新的好,阿Q心態(tài)。更有人說高古玉是“高危股”。照此推論,中國文化豈不是“高危文化”,何需弘揚?古玩市場也用不著開了。古玉遭冷遇的主要原因,一是古玉市場沒有放開,真正好的古玉不能上市,一些假冒偽劣的玉器乘虛而入,擾亂市場;二是市場缺乏誠信,以假充真,以次充好常有之;三是缺乏權威機關與權威人士鑒定。古玉遭冷遇的直接后果,市場冷清,一些拍賣行征集到的一些不錯的古玉貨源,常常無人問津,有的干脆只展不拍,或撤拍,信心不足。
古玉沒有醒來,依舊遭冷遇,表明中國玉器市場的成熟,--2005玉器市場非理性現(xiàn)象透視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