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代雖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兵馬俑,但是秦人的玉器遺物發(fā)現(xiàn)的數(shù)量比較有限,其面貌特征不很鮮明,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秦國玉器與山東諸國玉器,秦代玉器與戰(zhàn)國、漢初玉器都難以清楚地區(qū)分,這在玉器研究界是有共識的。 秦代玉器 說道秦,不講和氏璧說不過去。和氏璧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玉器,秦趙和氏璧之爭可以看作兩種玉文化的激烈沖突,故將羅列如下。 卞和的故事盡人皆知,他冒著生命危險所要保守的是對真玉的忠貞,各國對和氏璧的珍視主要是因為其上凝結的忠信仁義種種道德意義。秦昭王聞趙得和氏璧,派人致書趙惠文王愿以15城易璧,趙國藺相如的第一個反應是:“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,曲在趙。趙予璧而秦不予城,曲在秦。均之二策,寧許以負秦曲?!庇重焼柷赝酰骸俺家詾椴家轮簧胁幌嗥郏瑳r大國乎!”是典型的尚禮義的關東思維方式。在秦國方面,一開始就是打算以“空言求璧”的,秦王拿到璧之后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”,意甚輕慢,不過將之作為一件稀罕物罷了,遠沒有對這一玉文化精髓重器的應有尊重,所以面對藺相如“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,未嘗有堅明約束也”的指責也無言以對。后來秦王眼見得璧無望,倒也想得開,厚禮送相如,并說:“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”[20]。他不理解對于關東諸國來說,象和氏璧這樣的玉寶重器,是國家權力的象征,“守金玉之重”為人主之責,以之換土地倒也罷了,要是被騙去則大丟面子,是君辱臣死的嚴重事件,豈止“一璧之故”這樣簡單。不過和氏璧最后還是落在了強秦手里,始皇剖璧治“傳國玉璽”,一代名器就此而毀。就結果而言秦人勝利了,但“完璧歸趙”的故事傳頌千古,文化的不朽使政治的短暫得失相形見絀。有的研究者指責藺相如以一件珍寶而得罪強秦甚為不智,這是對當時文化背不夠了解的緣故。 --秦代玉器特征 (責任編輯:老山玉器) |